冊數:全一冊、平裝
作者:林慶彰、盧鳴東主編
出版社:台北,萬卷樓
出版日:2015年04月初版
書況:新書
評註:本書收論文三十九篇,內容包含經學總論七篇、周易五篇、尚書五篇、詩經二篇、三禮五篇、春秋三傳七篇、四書五篇、孝經一篇、爾雅一篇、讖緯一篇。參加的香港學者有何廣棪等十三位;臺灣學者有林慶彰等十三位;中國學者有趙生群等八位;日本學者有末永高康一位;韓國學者有孔炳奭等二位;美國學者有夏含夷等二位;德國學者有蘇費翔一位;英國學者有傅熊一位;海外的漢學家總計有七位參加並發表論文。本書的出版代表香港的經學研究,將會有出人意表的成果出現。
書籍目錄:
- 序 林慶彰 1
經學總論
- 從《兼明書》看唐宋五代說經方向的轉折 馮曉庭 1
- 郝經對《五經》、《中庸》和道統的反思 田浩;張瑋玲初譯;張曉宇重譯;田浩修改 51
- 費密經學思想試探—以《弘道書》為例 汪學群 79
- 清儒「說經」的基礎知識 張壽安 103
- 江永與戴震學術關係研究—以《詩經》學說為討論範圍 蔡根祥 121
- 論章太炎的今古文經學觀 黃梓勇 167
- 安井小太郎編纂經學入門書目的學術意義 林慶彰 195
周易研究
- 《周易》卦名的語義學特徵 蘇費翔 213
- 興與象—簡論占卜和詩歌的關係及其對《詩經》和《周易》的形成之影響 夏含夷 235
- 《漢書.敘傳》述《易》考 吳家怡 253
- 義理《易》與今文學—皮錫瑞《易學通論》的經學立場及其意義 蔡長林 267
- 佐藤一齋《易》學初探—以《言志四錄》與〈九卦廣義〉為核心 賴貴三 291
尚書研究
- 從詞彙角度淺議〈仲虺之誥〉與〈湯誥〉的成書年代 宗靜航 345
- 《召誥日名考》的曆學背景及相關問題 郜積意 357
- 郭店〈成之聞之〉若干引《書》的詮釋問題 范麗梅 379
- 陳振孫《書》學之研究 何廣棪 405
- 試論吳汝綸《尚書故》的訓詁—以宗《史記》說為例 蔣秋華 425
詩經研究
- 〈小雅.都人士〉「綢直如髮」解 李雄溪 441
- 現代學術獎勵機制觀照下的羅倬漢之經學成就—以《詩樂論》為核心之探討 車行健 451
三禮研究
- 古代尊師禮淺論 方向東 475
- 《禮記》喪服制度的人文意識 孔炳奭 501
- 《孔子三朝記》中之名 末永高康 529
- 生命禮儀中的兩性位置:方苞禮學中的女性 丁亞傑 545
- 朝鮮禮圖的編製方法和標準—金長生《家禮輯覽》婚圖研究 盧鳴東 577
春秋三傳研究
- 《春秋左氏傳》其構成與基軸 野間文史著;金培懿譯 599
- 《左傳》校讀劄記 趙生群 615
- 《左傳》「公喪之如稅服終身」解 許子濱 627
- 《春秋》與「素王」—漢代「經學義理」旨釋 鄧國光 653
- 中唐《春秋》義例學的特點 劉 寧 669
- 傅遜《春秋左傳註解辨誤》述評 張曉生 685
- 竹添光鴻《左氏會箋》論五情說管窺 單周堯 715
論語研究
- 《史記》詮釋《論語》考 何志華 735
- Huang Kan’s Lunyu yishu and Qing scho’rship (Part One) Bernhard Fuehrer 傅熊 751
- 作為道德/語文教育教材的《論語》—以近代日本中學校教科書/漢文學參考書所作的考察 金培懿 773
大學研究
- 真德秀《大學衍義》的「齊家」思想 許振興 803
中庸研究
- 朱子《中庸》詮釋中的實理觀:「理之實」與「實乎此理之實」 牟堅 829
孝經研究
- 邢昺《孝經注疏》雜考 舒大剛 889
爾雅研究
- 讀王引之《經義述聞.爾雅》札記三則 郭鵬飛 911
讖緯研究
- 兩晉南北朝經學與讖緯學 呂宗力 931
- 中日韓經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日程表 975
中日韓經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
庫存單位: 100012
HK$467.00 一般價格
HK$260.00銷售價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