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冊數:全一冊、平裝

作者:勞思光著 王隆升主編

出版社:台北,萬卷樓

出版日:2012年05月初版

書況:新書

評註:本書針對勞思光先生之詩歌創作進行述解、補續、輯佚與補述等工作。勞思光先生之詩歌,內容精深且用典豐富,本書對於詩作文本進行爬梳與釐清文字,有助於學界研究現當代古典詩使用資料,進而顯發學術研究價值。

書籍目錄:

  • 圖版 1
  • 序/勞思光 1
  • 凡例與說明 1
  • 庚寅 (一九五○年 二十三歲) 1
  • 1 ∼ 4 庚寅春謁李嘯風丈於臺灣,侍談竟夕。親長者之高風,顧前塵而微悵。吟俚詩四章,錄呈誨正 彭雅玲述解 1
  • 甲午 (一九五四年 二十七歲) 8
  • 5 步韻答閔生 彭雅玲述解 8
  • 6 步韻再答閔生 彭雅玲述解 8
  • 乙未 (一九五五年 二十八歲) 13
  • 7 獨坐 彭雅玲述解 13
  • 8 晨起攬鏡,忽見白髮,悵然久之,即成一律* 彭雅玲述解 15
  • 丙申 (一九五六年 二十九歲) 17
  • 9 步公遂原韻並寄 彭雅玲述解 17
  • 10 再疊原韻 彭雅玲述解 17
  • 11 深秋登樓極目四顧,愴然有感,賦七律一章寄閔生 彭雅玲述解 20
  • 12 答振華 王隆升述解 22
  • 13 畫中 王隆升述解 25
  • 14 贈史韻芬 王隆升述解 28
  • 15 ∼ 17 丙申十一月,簷櫻來寓所,蓋別已八載,相見感嘆不能已。夜談既久,偕飲坊肆中,酒意催愁,往夢歷歷。因作七律三章,即以贈簷櫻 王隆升述解 32
  • 丁酉 (一九五七年 三十歲) 39
  • 18 立秋日即事 王隆升述解 39
  • 19 澳門孫中山故宅 王隆升述解 41
  • 20 晚步即事 王隆升述解 46
  • 21 答友 林碧玲述解 49
  • 22 喪中作 林碧玲述解 52
  • 戊戌 (一九五八年 三十一歲) 55
  • 23 曉窗書感 林碧玲述解 55
  • 24 送別 林碧玲述解 57
  • 25 ∼ 27 暑日即事 林碧玲述解 59
  • 28 ∼ 29 戊戌秋日偶感 林碧玲述解 65
  • 30 冬日雜詩 林碧玲述解 69
  • 己亥 (一九五九年 三十二歲) 71
  • 31 友人遺書,引《易》義,勸予用世,詩以答之 林碧玲述解 71
  • 32 無題 林碧玲述解 73
  • 33 ∼ 34 寄臺灣友人 徐慧鈺述解 77
  • 35 ∼ 36 己亥秋日,偕宗頤、書枚登山小遊,黃昏坐叢竹間,望海上日落,歸而賦詩,即以柬宗頤書枚 徐慧鈺述解 80
  • 37 送千石赴日 徐慧鈺述解 83
  • 38 亦園招飲於新界,酒邊口占一律 徐慧鈺述解 85
  • 39 ∼ 42 己亥歲暮郭亦園以近作四律見示,因步原韻書懷以答 徐慧鈺述解 86
  • 庚子 (一九六○年 三十三歲) 91
  • 43 ∼ 46 春興 劉浩洋述解 91
  • 47 ∼ 52 無題 劉浩洋述解 97
  • 53 ∼ 54 題畫梅 吳幸姬述解 104
  • 55 太平山晚眺 吳幸姬述解 106
  • 56 ∼ 57 公遂自星加坡歸來,高談竟日,對酒書感 吳幸姬述解 107
  • 58 題涂公遂畫梅 吳幸姬述解 109
  • 59 ∼ 60 夜坐偶成 吳幸姬述解 110
  • 61 ∼ 64 步千石移居詩原韻書懷,即柬諸友 吳幸姬述解 112
  • 65 庚子冬,伯兄貞一擬過港小留,嗣因簽證不順而作罷,惘然有作* 吳幸姬述解 117
  • 辛丑 (一九六一年 三十四歲) 119
  • 66 辛丑人日 陳旻志述解 119
  • 67 ∼ 70 無題 陳旻志述解 121
  • 71 睡起偶成* 陳旻志述解 124
  • 壬寅 (一九六二年 三十五歲) 128
  • 72 壬寅歲暮,久患胃疾,寄懷舜老 陳旻志述解 128
  • 73 ∼ 74 無題 陳旻志述解 130
  • 75 書枚以詠螢詩見示,步韻和之 陳旻志述解 131
  • 癸卯 (一九六三年 三十六歲) 134
  • 76 癸卯新春,公遂以元旦七律屬和 陳旻志述解 134
  • 77 驚夢 陳旻志述解 135
  • 甲辰 (一九六四年 三十七歲) 138
  • 78 甲辰秋應崇基聘,戲柬謙老 吳冠宏述解 138
  • 79 甲辰孟秋,賈保羅先生將赴歐講學,臨歧惘然,賦七律一章送別,並乞吟正 吳冠宏述解 141
  • 80 ∼ 83 甲辰除夕書懷,即柬幼椿先生 吳冠宏述解 143
  • 丙午 (一九六六年 三十九歲) 148
  • 84 丙午元日,聽幼椿先生話長城往事,因賦長句以贈 吳冠宏述解 148
  • 85 ∼ 89 聞白崇禧病逝臺灣 吳冠宏述解 150
  • 90 偶聞友人言以麻油注瓶花,可收培灌之效,試之良然。戲成一絕 謝奇懿述解 153
  • 91 ∼ 92 丙午三月郊遊,口占 謝奇懿述解 154
  • 93 聞殷海光解職,慨然有作 謝奇懿述解 156
  • 94 ∼ 96 丙午初度,中夜獨坐,成三律書感 謝奇懿述解 158
  • 97 丙午仲秋,偶與龍宇純先生車中閒話,各驚老大。夜歸戲為長句,即柬宇純先生 謝奇懿述解 163
  • 98 丙午中秋,贈達生 謝奇懿述解 165
  • 99 ∼ 102 感時 七律四首 陳慷玲述解 167
  • 103 ∼ 110 感時 續八首 陳慷玲述解 174
  • 丁未 (一九六七年 四十歲) 187
  • 111 ∼ 113 丁未元日試筆 彭雅玲述解 187
  • 114 有寄 彭雅玲述解 192
  • 115 ∼ 119 讀宋史絕句 彭雅玲述解 193
  • 120 丁未初度,適慧蓮寄柬來賀,詩以答之 彭雅玲述解 200
  • 121 臺灣友人來函,詢及近狀並論時局,詩以答之 彭雅玲述解 201
  • 戊申 (一九六八年 四十一歲) 205
  • 122 碧玉 王隆升述解 205
  • 123 書枚先生以長排見寄,用昌谷〈惱公〉原題原韻。讀後步韻奉答 王隆升述解 208
  • 己酉 (一九六九年 四十二歲) 226
  • 124 感懷* 王隆升述解 226
  • 125 ∼ 126 己酉初秋,晤伯兄於洛城,共步街衢,閒話舊事,歸成二律 王隆升述解 230
  • 127 哈佛校園晚步 王隆升述解 235
  • 128 日暮獨步憶寅恪先生詩有感 王隆升述解 238
  • 庚戌 (一九七○年 四十三歲) 241
  • 129 初抵普大寄香港友人 王隆升述解 241
  • 130 書懷並贈子健伉儷 王隆升述解 243
  • 131 ∼ 134 懷普城諸友 王隆升述解 246
  • 135 孔目湖書感 林碧玲述解 257
  • 136 贈吉川先生 林碧玲述解 260
  • 137 ∼ 139 曾履川以新刊《范伯子詩》見贈,讀後成三律識感,即柬曾先生 林碧玲述解 262
  • 辛亥 (一九七一年 四十四歲) 273
  • 140 辛亥閏月,幼椿先生以新編《學鈍室詩草》見示,讀後率爾得句,即以柬幼椿先生,並乞吟正 林碧玲述解 273
  • 141 ∼ 142 辛亥重九雜感 林碧玲述解 277
  • 壬子 (一九七二年 四十五歲) 284
  • 143 ∼ 150 壽幼椿先生 有序 徐慧鈺述解 284
  • 151 ∼ 153 英時過港來寓所長談,慨然有作,即柬英時 徐慧鈺述解 294
  • 154 英時寄近作步韻報之 廖湘美述解 298
  • 甲寅 (一九七四年 四十七歲) 300
  • 155 ∼ 158 甲寅除夕 廖湘美述解 300
  • 乙卯 (一九七五年 四十八歲) 305
  • 159 ∼ 162 雜詩 四首 廖湘美述解 305
  • 163 普城即事 吳幸姬述解 310
  • 164 ∼ 167 乙卯歲除書懷 吳幸姬述解 312
  • 丙辰 (一九七六年 四十九歲) 317
  • 168 ∼ 171 聞京訊有感 吳幸姬述解 317
  • 172 ∼ 175 深秋即事四首* 吳幸姬述解 322
  • 丁巳 (一九七七年 五十歲) 327
  • 176 讀史 吳幸姬述解 327
  • 戊午 (一九七八年 五十一歲) 331
  • 177 ∼ 180 唐君毅先生輓辭 陳旻志述解 331
  • 181 感時 陳旻志述解 338
  • 己未 (一九七九年 五十二歲) 340
  • 182 己未孟秋,史稿既成,夜坐無聊。偶成一律,即柬端正 陳旻志述解 340
  • 183 端正步韻答前寄之作,有勸予勿談禪學之意,再作長句謝之 陳旻志述解 342
  • 184 ∼ 187 山居即事 陳旻志述解 344
  • 庚申 (一九八○年 五十三歲) 349
  • 188 ∼ 189 庚申除夕 吳冠宏述解 349
  • 壬戌 (一九八二年 五十五歲) 351
  • 190 壬戌八月,慕寰先生榮休,同人餞於雅苑。席間出近作長句相示,遂步原韻奉答 吳冠宏述解 351
  • 191 步慳字韻柬策縱先生 吳冠宏述解 354
  • 癸亥 (一九八三年 五十六歲) 356
  • 192 癸亥開筆 吳冠宏述解 356
  • 193 陌地生書感 吳冠宏述解 357
  • 194 與策縱、英時夜談術數 吳冠宏述解 358
  • 195 癸亥夏,與秀煌應慕寰先生邀,小飲雅苑,歸而有作 吳冠宏述解 360
  • 196 初秋即事 吳冠宏述解 361
  • 甲子 (一九八四年 五十七歲) 363
  • 197 步邢慕寰先生原韻奉寄 吳冠宏述解 363
  • 乙丑 (一九八五年 五十八歲) 364
  • 198 ∼ 200 新春即事 謝奇懿述解 364
  • 丁卯 (一九八七年 六十歲) 368
  • 201 ∼ 208 退居吟 謝奇懿述解 368
  • 戊辰 (一九八八年 六十一歲) 375
  • 209 戊辰夏應清華之約,來臺作專題講演。晤濟昌、思恭於臺
  • 北。品茗小談,遂成一律 陳慷玲述解 375
  • 己巳 (一九八九年 六十二歲) 378
  • 210 ∼ 211 蕭箑父自武大寄詩,以二律答之* 陳慷玲述解 378
  • 212 ∼ 213 六四夜坐 陳慷玲述解 380
  • 214 喜聞嚴家其脫險* 陳慷玲述解 383
  • 215 送韻兒加大入學,校門相別,黯然無語,夜歸旅舍,口占一律,即寄韻兒代函 陳慷玲述解 385
  • 216 ∼ 219 清華雜詠 一九八九∼九○;十首錄四* 徐慧鈺述解 387
  • 庚午 (一九九○年 六十三歲) 390
  • 220 ∼ 221 庚午元日書懷 陳慷玲述解 390
  • 222 庚午中秋,與清華諸生登人社院高臺觀月,口占一律書懷 陳慷玲述解 392
  • 223 庚午冬,聞陳生中芷臥病,詩以問之 陳慷玲述解 393
  • 224 「 二十一世紀」雜誌酒會中晤述先,欣然有作 陳慷玲述解 394
  • 癸酉 (一九九三年 六十六歲) 396
  • 225 秋日赴會劍橋,初卸行裝,晚步哈佛園中,口占記感* 彭雅玲述解 396
  • 甲戌 (一九九四年 六十七歲) 398
  • 226 ∼ 227 伯兄以近作見寄,步韻作答* 林碧玲述解 398
  • 丁丑 (一九九七年 七十歲) 403
  • 228 ∼ 229 七十初度* 徐慧鈺述解 403
  • 230 ∼ 231 深秋即事* 徐慧鈺述解 405
  • 戊寅 (一九九八年 七十一歲) 408
  • 232 戊寅歲暮感懷* 劉浩洋述解 408
  • 己卯(一九九九年 七十二歲) 411
  • 233 己卯歲值公元一九九九,遂有所謂千禧年之說。除夕前一日送延韻返美,蓋留臺已三月矣。元旦餐後獨坐,蕭然有感,口占一律* 吳幸姬述解 411
  • 庚辰 (二○○○年 七十三歲) 413
  • 234 春日偶成 三月十九日* 陳旻志述解 413
  • 235 庚辰秋,宏一以策縱先生近作〈春遲〉見示,讀後囅然,戲作一絕,即柬策縱、宏一* 陳旻志述解 414
  • 辛巳 (二○○一年 七十四歲) 417
  • 236 ∼ 239 新正即事 七律四首* 吳冠宏述解 417
  • 240 辛巳中秋,黃昏獨坐,偶成一律* 徐慧鈺述解 421
  • 壬午 (二○○二年 七十五歲) 424
  • 241 ∼ 244 舊遊雜詠 七律四首 謝奇懿述解 424
  • 丙戌 (二○○六年 七十九歲) 430
  • 245 丙戌七月,返港小住,與生徒閒話,偶成一律 謝奇懿述解 430
  • 戊子 (二○○八年 八十一歲) 432
  • 246 冬寒即事* 林碧玲述解 432
  • 附錄一 早年詩歌舊作 435
  • 甲戌 (一九三四年 七歲) 435
  • 247 聞雷 開筆詩* 彭雅玲述解 435
  • 己卯或庚辰 (一九三九或一九四○,十二或十三歲) 437
  • 248 雨後桃花* 林碧玲述解 437
  • 丁亥 (一九四七年 二十歲) 441
  • 249 有寄 王隆升述解 441
  • 250 丁亥冬,瑗姊將隨伏生姊丈歸江南,仿陳思贈白馬王體送別* 陳旻志述解 447
  • 己酉 (一九六九年 四十二歲) 452
  • 251 詠紐約聯合國大廈,殘餘腹聯* 王隆升述解 452
  • 附錄二 輓聯 454
  • 壬寅 (一九六二年 三十五歲) 454
  • 1 輓胡適之先生* 劉浩洋述解 454
  • 戊申 (一九六八年 四十一歲) 457
  • 2 輓熊十力先生* 劉浩洋述解 457
  • 己酉 (一九六九年 四十二歲) 459
  • 3 輓殷海光先生詩序* 劉浩洋述解 459
  • 乙亥 (一九九五年 六十八歲) 464
  • 4 輓牟宗三先生* 陳慷玲述解 464
  • 癸未 (二○○三年 七十六歲) 466
  • 5 輓伯兄貞一* 陳慷玲述解 466
  • 附錄三 詞 468
  • 戊戌 (一九五八年 三十一歲) 468
  • 1 烏夜啼 兒時居故都,庭中玉蘭經雨零落,輒親拾之,不忍見其委泥沙也。戊戌流寓香島,忽於友人處見玉蘭滿枝,感而譜此。 王隆升述解 468
  • 2 臨江仙 紀懷 王隆升述解 470
  • 乙巳 (一九六五年 三十八歲) 474
  • 3 乙巳除夕,夜宴於伯謙先生私宅,賦此乞正,調寄賀新郎 王隆升述解 474
  • 壬申前後 (一九九二年 六十五歲) 476
  • 4 浣溪沙* 王隆升述解 476
  • 甲戌 (一九九四年 六十七歲) 479
  • 5 高陽臺 甲戌冬,作於香港海桐閣寓所* 王隆升述解 479
  • 己卯 (一九九九年 七十二歲) 482
  • 6 齊天樂 一九九九年除夕* 王隆升述解 482
  • 附錄四 新詩 485
  • 己亥 (一九五九年 三十二歲) 485
  • 1 晚步 485
  • 附錄五 勞榦《成廬詩稿》與韋齋詩相關之詩作編目 486
  • 附錄六 述解者簡介 489
  • 編後記/王隆升 493

勞思光韋齋詩存述解新編

庫存單位: 100021
HK$220.00 一般價格
HK$120.00銷售價格
    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