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冊數:全一冊、平裝

作者:《新亞論叢》編輯委員會

出版社:台北,萬卷樓

出版日:2016年12月初版

書況:新書

評註:本書由《新亞論叢》編輯委員會主編。收入來自中、港、臺、澳等四地學者的研究論文,內容包含文學、經學、哲學、史學、詩學、語言學等,不同領域的研究論題。

書籍目錄:

  • 編輯弁言  001
  • 《詩經.商頌》創作時代考辯  (北京)王海洋 1
  • 讀《左傳.僖公三十年》劄記—淺議左氏之文筆與史法兼與公羊、穀梁二氏比析  (香港)陳覺聰 13
  • Study on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“Zhiyan”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tymology — Involving the Way of Expression and the Stylistic Form of Zhuangzi  (北京)于雪棠 23
  • 《程傳.屯卦》述評  (臺灣)毛炳生 33
  • 「師事有若」考論  (北京)徐秀兵 51
  • 經學史視野中的孟、莊關係問題譾論  (北京)沈相輝 63
  • 〈太一生水〉之「水生」與「氣化」的關係探討  (臺灣)周 杰 79
  • 羋月形象:穿越時空.媒介的變異研究—以歷史、網絡小說、電視劇為考察對象  (天津)薛 穎 91
  • 中日民族始祖比較研究  (安徽)王勇萍 99
  • 漢畫像石「射鳥圖」考論  (北京)侯文華 109
  • 西晉「二十四友」集團形成時間考述  (山東)張愛波、王耀斌 123
  • 隋文帝時期的主要自然災害及其救荒措施  (香港)官德祥 131
  • 淺論杜甫成都草堂前期詩歌  (北京)俞 凡 149
  • 悲哀的輪回—李商隱遊仙詩中體現的生命意識  (北京)胡秋月 163
  • 詔書事件—周武帝滅佛之原因探析  (北京)周智源 177
  • 秦觀家族世系考辨  (江蘇)余國江 189
  • 北宋詩僧釋守卓頌古詩初探  (香港)葉德平 195
  • 明前期理學家的異端之辨和儒學傳播  (北京)劉 洋 205
  • 「三言」與明代因果報應觀念  (香港)楊永漢 221
  • 書序文與小說、戲曲的繁榮—以王世貞及其周邊文人為中心  (北京)王潤英 235
  • 晚清士人的治學歷程—惲毓鼎《澄齋日記》所見學術評論  (香港)劉訓茜 251
  • 天津水西莊主人傳記五篇  (天津)葉修成 261
  • 功敗垂成:從路徑依賴看盛宣懷、郭師敦初勘大冶鐵礦  (澳門)張偉保 271
  • 元人鄭光祖雜劇《倩女離魂》之女性心理描寫  (香港)馬顯慈 283
  • ‘A Piece of Unpolished Jade’: A Study on the First Hong Kong Education Report  (香港)邱國光 297
  • 新寫實主義小說與中國古代文論的關係  (香港)江彥希 313
  • 試論熊十力先生對本體與本心的關係  (澳門)鄭祖基 335
  • 索爾.貝婁小說「垂懸」主題比較研究  (江西)李會學 341
  • 英語介詞from 和漢語介詞的「自」的對比研究  (北京)王鴻濱 351
  • 《新亞論叢》文章體例  365

新亞論叢第十七期

庫存單位: 100035
HK$200.00 一般價格
HK$160.00銷售價格
    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