冊數:全一冊、平裝
作者:《新亞論叢》編輯委員會
出版社:台北,萬卷樓
出版日:2017年12月初版
書況:新書
評註:本書由《新亞論叢》編輯委員會主編。收入來自中、港、臺、澳等四地學者的研究論文,內容包含文學、經學、哲學、史學、詩學、語言學等,不同領域的研究論題。
書籍目錄:
- 編輯弁言 1
- 從「六經」到「十三經」—儒家經學體系化之理路與特性論 (山東)王傳林 1
- 文王化天下—早期《詩經》闡釋的一種重要理念 (北京)常 森 19
- 《詩經.唐風》用「杜」的歷史意涵 (江蘇)陳春保 37
- 西周諮議制度與〈堯典〉、〈蕩〉文本的生成 (北京)趙運濤 45
- 論子貢與《孔子三朝記》 (北京)劉全志 55
- 孟子世系小考—以前十代為主 (北京)李嬌儼 67
- 荀子的成聖之道 (北京)王 強 73
- 《楚辭.東君》的神格與祀日文化探原 (香港)何祥榮 83
- 《易緯》說《易》取向與西漢末年易學的深化 (北京)田勝利 93
- A preliminary study on“Official-learn-to-beof Qin state(〈秦代學吏制度試探〉) (澳門)Wen Rujia 溫如嘉, Cheung WaiPo 張偉保 107
- 專賣、選士與路徑依賴下的司馬遷經濟思想 (廣東)趙善軒、(澳門)張偉保 113
- 《史記》創作過程中若干問題考辯 (北京)李芳瑜 123
- 漢代文獻含「狗」或「犬」之詞的歷史分析 (香港)官德祥 131
- 構建與選擇—論女性文學中的「團扇」意象 (北京)羅晨穎 141
- 陳世驤的《文賦》翻譯與詮釋 (北京)李鳳琼 155
- 魏晉地方官員的三重身份與州郡地記的文體演變 (廣東)李翠葉 173
- 《李嶠百詠》的祥瑞傾向及其背後的天命思想 (北京)王 聰 179
- 寇謙之道教著作考論 (北京)李亞飛 189
- 詞學傳統的接受與建構—論唐圭璋的「南唐二主詞」研究 (香港)曾智聰 201
- 論釋守卓詩歌的價值—平衡詩歌的傳法與藝術功用 (香港)葉德平 217
- 經學的理學化與理學的經學化 (北京)田智忠 227
- 論幕府背景下張栻「致用」之學的「知」與「行」 (北京)田萌萌 239
- 對「析心與理為二」的反思性批判—以朱熹、王陽明「心」與「心體」的差異為基礎 (北京)襲業超 251
- 物自身存在嗎?—論陽明心學中「物」的涵義 (北京)雲 龍 261
- 「三言」與人間異類 (香港)楊永漢 273
- 于成龍影像闡釋與傳播的變異研究—以兩部電視劇為中心 (天津)薛 穎 295
- 論晚清小說《花月痕》的觀念化結構特點 (天津)朱銳泉 303
- 從十九世紀遊美劄記看英國作家的愛國情結 (湖北)文育玲 313
- 從《香港華字日報》蘇報案之報導看香港新聞早期專業化現象 (香港)林援森 323
- 文學復古的革命意識:章太炎文論管窺 (北京)諸雨辰 335
- 恭談錢賓四教授《論語》之研究與著述 (香港)何廣棪 345
- 抗戰時期成都平原的農業生產 (香港)羅志強 357
- 唐君毅先生人文宗教思想之意蘊與開展 (澳門)鄭祖基 369
- ‘The clerks must know English’: The Geopolitical and Economic Discourse and the Formulation of the Language-in-education Policy in Hong Kong in the Burney Report (香港)邱國光Edmond, K.K. Yau 377
- 黃蓉從少女到婦女的轉變與功能 (江蘇)楊雷力 401
- 劉震雲小說《手機》主題辨析補遺 (香港)江彥希 411
- 《新亞論叢》文章體例 435
新亞論叢第十八期
庫存單位: 100036
HK$240.00 一般價格
HK$192.00銷售價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