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冊數:全一冊、平裝

作者:馬顯慈

出版社:台北,萬卷樓

出版日:2013年01月初版

書況:新書

評註:桂馥,清‧山東曲阜人,與段玉裁、王筠、朱駿聲並稱為「《說文》四大家」。桂氏一生最偉大而又高質量之學術著作是《說文解字義證》。此書除大量引用書證辨解字義,對《說文》所收之篆體、古籀、重文均有精細而深入之闡析;於文字之構形、組合、隸楷之筆法,乃至字詞之音義關係,亦有相當精闢獨到之分析論證,是研究《說文》學、古文字學及傳統語言學的重要讀本。 本書由兩個研究重心構成:一是分析桂氏全書的內容,包括其編寫情況、體例編排、闡釋系統、說解理據與表述方式;另一是論述此書之學術成就與缺失,及其與段、王、朱三家之《說文》研究比較。 本書主要通過對《說文解字義證》的系統分析與比較論述,向讀者闡述這位清代《說文》專家的研究心得,是研究《說文》學、古文字學及傳統語言學的重要讀本。

書籍目錄:

  • 贈詩/陳汝栢教授
  • 序言/王寧教授/1
  • 前言/1
  • 第一章 緒論/3
  • 第二章 《說文解字義證》的編寫/27
  • 一 作者桂馥/27
  • 二 編寫原則/39
  • 三 成書過程/40
  • 四 本書版本/43
  • 五 立論依據/45
  • (一)根據文獻資料考究字形、字音、字義/45
  • 1 字形/46
  • 2 字音/48
  • 3 字義/50
  • (二)徵引專家學者之說/53
  • (三)驗證於生活語言材料及個人見聞/57
  • 第三章 《說文解字義證》的編排體例/61
  • 一 先說許篆/62
  • 二 後釋許語/65
  • 三 辨證古文/69
  • 四 案語立說/73
  • 五 增補遺文/76
  • 第四章 《說文解字義證》的闡釋體系/81
  • 一 〈附錄〉部分/81
  • 二 〈附說〉部分/82
  • (一)析形釋義/83
  • (二)逐句疏解/86
  • (三)訂正訛誤/89
  • 1 訂正字形/89
  • 2 訂正許語訓解/90
  • 3 訂正許語引文中之字形訛誤/92
  • 4 訂正文字編次/92
  • 5 訂正許語之誤移/93
  • 6 補訂闕漏/94
  • 7 考訂衍文/95
  • 8 訂正引用文獻之訛誤/96
  • (四)徵引文獻/97
  • 1 釋義方面/97
  • 2 釋形方面/99
  • 3 證音方面/102
  • (五)比勘互證/103
  • (六)說明句讀/105
  • 第五章 《說文解字義證》的說解理據與方式111
  • 一 字形說解理據/111
  • (一)說明釋形條例/112
  • (二)訂正字形訓解/114
  • (三)徵引金石佐說/117
  • (四)辨明古文、籀文、篆、隸各體變化/121
  • (五)闡釋「重文」、「俗、或、省」諸體/123
  • (六)辨析古今字/127
  • (七)訂正訛字/129
  • (八)分析文字構形、構意/131
  • 二 字義說解理據/134
  • (一)說明本義/135
  • (二)闡釋字義假借/137
  • (三)分析字義引申/139
  • (四)說解一字兩義/140
  • (五)闡明多重義項/142
  • (六)辨析詞義範圍/144
  • (七)論證詞義分工/145
  • (八)以聲訓說解字義/148
  • 1 解釋通假/150
  • 2 追溯語源/152
  • 3 說明轉語/153
  • 三 字音說解理據/ 155
  • (一)以「反切」說字/155
  • (二)說解「讀若」音義/157
  • (三)闡釋「亦聲」音義關係/159
  • (四)辨釋「省聲」/161
  • (五)分析「聲符」與文字之音義關係/163
  • (六)以「雙聲」、「疊韻」,同韻部說字/164
  • (七)以「古音」論說音義/167
  • (八)闡釋文字「音隨形變」/169
  • (九)引用其他注音方式說解/170
  • 1 同音/171
  • 2 直音/172
  • 3 聲調/173
  • 4 反音/174
  • 第六章 《說文解字義證》的成就與缺失/175
  • 一 成就/ 176
  • (一)疏解許語、翔實有據/176
  • (二)辨析構形、融會貫通/178
  • (三)闡釋字體、一絲不苟/179
  • (四)引證深入、層次井然/180
  • (五)校勘審慎、補訂認真/183
  • (六)蒐羅他說、方便後學/185
  • (七)互證仔細、通達清楚/187
  • (八)說明體例、淺近簡要/189
  • 1 許篆排列先後之例/189
  • 2 「讀若」字不以本篆聲符為說/190
  • 3 《說文》排列篆字原由及本部各字所從理據190
  • 4 許慎所謂「籀文省」應是「古文」/190
  • 5 《說文》六書條例之說解/191
  • 6 許語所謂「闕」之條例/191
  • 7 許語中「一曰」之用意/192
  • 8 訓釋詞與被訓字的聲義關係/192
  • 二 缺失/ 193
  • (一)立論保守、拘牽許說/193
  • (二)引述過多、批評較少/195
  • (三)體系單一、用語籠統/196
  • (四)取材繁雜、欠缺剪裁/199
  • (五)辨解亦聲、理論不穩/202
  • 第七章 《義證》與段、王、朱三家的《說文》研究比較/207
  • 一 引證博大、鋪述客觀:為研讀《段注》的重要對照讀本208
  • (一)關於補訂許語方面/216
  • (二)關於許語句讀方面/217
  • (三)關於字義分析方面/218
  • 二 研究深邃、觀察細緻:對王筠研究《說文》的深遠啟發/223
  • (一)觀文之說/224
  • (二)徵引金文/225
  • (三)重文研究/227
  • (四)分別文、累增字/229
  • (五)俗體、或體、省體/234
  • (六)許語句讀/237
  • (七)材料引用/239
  • 1 明引桂書立說/240
  • 2 暗引《義證》立說/241
  • 三 辨解細入、考證翔實:與朱駿聲闡析《說文》字義訓解的關連/245
  • (一)朱書「聲訓」說解字義,有與《義證》所說同源247
  • (二)朱書所說假借詞義,有與《義證》所說基本上相同250
  • (三)朱說有相同於《義證》之考證基礎而加以發揮 252
  • (四)朱說所用材料有與《義證》相近,而論說則比桂說精簡扼要/254
  • (五)朱書所釋「別義」之引用材料,有與《義證》之說解相同/255
  • (六)朱書所說許篆於經典之借字,《義證》亦有詳考/258
  • 第八章 總結/263
  • 附錄/271
  • 一 檢字表(一)/271
  •   檢字表(二)/272
  •   檢字表(三)/273
  •   檢字表(四)/274
  •   檢字表(五)/275
  • 二 桂馥生平及《說文解字義證》刊行簡表/277
  • 參考文獻/281
  • 後記/287
  • 目次
  • 贈詩/陳汝栢教授
  • 序言/王寧教授/1
  • 前言/1
  • 第一章 緒論/3
  • 第二章 《說文解字義證》的編寫/27
  • 一 作者桂馥/27
  • 二 編寫原則/39
  • 三 成書過程/40
  • 四 本書版本/43
  • 五 立論依據/45
  • (一)根據文獻資料考究字形、字音、字義/45
  • 1 字形/46
  • 2 字音/48
  • 3 字義/50
  • (二)徵引專家學者之說/53
  • (三)驗證於生活語言材料及個人見聞/57
  • 第三章 《說文解字義證》的編排體例/61
  • 一 先說許篆/62
  • 二 後釋許語/65
  • 三 辨證古文/69
  • 四 案語立說/73
  • 五 增補遺文/76
  • 第四章 《說文解字義證》的闡釋體系/81
  • 一 〈附錄〉部分/81
  • 二 〈附說〉部分/82
  • (一)析形釋義/83
  • (二)逐句疏解/86
  • (三)訂正訛誤/89
  • 1 訂正字形/89
  • 2 訂正許語訓解/90
  • 3 訂正許語引文中之字形訛誤/92
  • 4 訂正文字編次/92
  • 5 訂正許語之誤移/93
  • 6 補訂闕漏/94
  • 7 考訂衍文/95
  • 8 訂正引用文獻之訛誤/96
  • (四)徵引文獻/97
  • 1 釋義方面/97
  • 2 釋形方面/99
  • 3 證音方面/102
  • (五)比勘互證/103
  • (六)說明句讀/105
  • 第五章 《說文解字義證》的說解理據與方式111
  • 一 字形說解理據/111
  • (一)說明釋形條例/112
  • (二)訂正字形訓解/114
  • (三)徵引金石佐說/117
  • (四)辨明古文、籀文、篆、隸各體變化/121
  • (五)闡釋「重文」、「俗、或、省」諸體/123
  • (六)辨析古今字/127
  • (七)訂正訛字/129
  • (八)分析文字構形、構意/131
  • 二 字義說解理據/134
  • (一)說明本義/135
  • (二)闡釋字義假借/137
  • (三)分析字義引申/139
  • (四)說解一字兩義/140
  • (五)闡明多重義項/142
  • (六)辨析詞義範圍/144
  • (七)論證詞義分工/145
  • (八)以聲訓說解字義/148
  • 1 解釋通假/150
  • 2 追溯語源/152
  • 3 說明轉語/153
  • 三 字音說解理據/ 155
  • (一)以「反切」說字/155
  • (二)說解「讀若」音義/157
  • (三)闡釋「亦聲」音義關係/159
  • (四)辨釋「省聲」/161
  • (五)分析「聲符」與文字之音義關係/163
  • (六)以「雙聲」、「疊韻」,同韻部說字/164
  • (七)以「古音」論說音義/167
  • (八)闡釋文字「音隨形變」/169
  • (九)引用其他注音方式說解/170
  • 1 同音/171
  • 2 直音/172
  • 3 聲調/173
  • 4 反音/174
  • 第六章 《說文解字義證》的成就與缺失/175
  • 一 成就/ 176
  • (一)疏解許語、翔實有據/176
  • (二)辨析構形、融會貫通/178
  • (三)闡釋字體、一絲不苟/179
  • (四)引證深入、層次井然/180
  • (五)校勘審慎、補訂認真/183
  • (六)蒐羅他說、方便後學/185
  • (七)互證仔細、通達清楚/187
  • (八)說明體例、淺近簡要/189
  • 1 許篆排列先後之例/189
  • 2 「讀若」字不以本篆聲符為說/190
  • 3 《說文》排列篆字原由及本部各字所從理據190
  • 4 許慎所謂「籀文省」應是「古文」/190
  • 5 《說文》六書條例之說解/191
  • 6 許語所謂「闕」之條例/191
  • 7 許語中「一曰」之用意/192
  • 8 訓釋詞與被訓字的聲義關係/192
  • 二 缺失/ 193
  • (一)立論保守、拘牽許說/193
  • (二)引述過多、批評較少/195
  • (三)體系單一、用語籠統/196
  • (四)取材繁雜、欠缺剪裁/199
  • (五)辨解亦聲、理論不穩/202
  • 第七章 《義證》與段、王、朱三家的《說文》研究比較/207
  • 一 引證博大、鋪述客觀:為研讀《段注》的重要對照讀本208
  • (一)關於補訂許語方面/216
  • (二)關於許語句讀方面/217
  • (三)關於字義分析方面/218
  • 二 研究深邃、觀察細緻:對王筠研究《說文》的深遠啟發/223
  • (一)觀文之說/224
  • (二)徵引金文/225
  • (三)重文研究/227
  • (四)分別文、累增字/229
  • (五)俗體、或體、省體/234
  • (六)許語句讀/237
  • (七)材料引用/239
  • 1 明引桂書立說/240
  • 2 暗引《義證》立說/241
  • 三 辨解細入、考證翔實:與朱駿聲闡析《說文》字義訓解的關連/245
  • (一)朱書「聲訓」說解字義,有與《義證》所說同源247
  • (二)朱書所說假借詞義,有與《義證》所說基本上相同250
  • (三)朱說有相同於《義證》之考證基礎而加以發揮 252
  • (四)朱說所用材料有與《義證》相近,而論說則比桂說精簡扼要/254
  • (五)朱書所釋「別義」之引用材料,有與《義證》之說解相同/255
  • (六)朱書所說許篆於經典之借字,《義證》亦有詳考/258
  • 第八章 總結/263
  • 附錄/271
  • 一 檢字表(一)/271
  •   檢字表(二)/272
  •   檢字表(三)/273
  •   檢字表(四)/274
  •   檢字表(五)/275
  • 二 桂馥生平及《說文解字義證》刊行簡表/277
  • 參考文獻/281
  • 後記/287

說文解字義證析論

庫存單位: 100027
HK$127.00 一般價格
HK$70.00銷售價格
數量
    bottom of page